Karin Weber Gallery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1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2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3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4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5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6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7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8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9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10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11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12

林慧潔: 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

馬琼珠: I

馬琼珠: II

羅家南: 關係 #001

羅家南: 關係 #002

羅家南: 關係 #003

尹麗娟: 日常的陌生感(一)

尹麗娟: 日常的陌生感(二)1

尹麗娟: 日常的陌生感(二)2

尹麗娟: 日常的陌生感(三)

何幸兒: 在河之洲

陳樂珩: 設X為二人於某地的停留時間,求他們的相遇機率

陳樂珩: Like Attracts Like

展览详情

展览

曾發生的會失去,直至再遇上

日期+时间

2018年2月14日—4月3日

地点

凯伦伟伯画廊

开幕酒会

2018年2月13日( 星期六 ) 下午3时至5时

内容

凱倫偉伯畫廊誠意呈獻由畫廊策展並委託香港藝術家參與創作的「曾發生的會失去,直至再遇上」聯展。

父母是我們的至親,但每當有關父母倆之間的親密關係,我們實際上的認識卻是非常之少。六位香港藝術家將在此展覽中透過幻想和重建一連串的個人遭遇,從而探索父母倆者之關係的形態。展覽是對已被遺忘的親密的恫察,如共同經歷的故事或軼事、哼過的歌曲及家庭傳統,由此構成獨一無二的兩者之間的關係。

凱倫偉伯畫廊誠意呈獻由畫廊策展並委託香港藝術家參與創作的「曾發生的會失去,直至再遇上」聯展。

父母是我們的至親,但每當有關父母倆之間的親密關係,我們實際上的認識卻是非常之少。六位香港藝術家將在此展覽中透過幻想和重建一連串的個人遭遇,從而探索父母倆者之關係的形態。展覽是對已被遺忘的親密的恫察,如共同經歷的故事或軼事、哼過的歌曲及家庭傳統,由此構成獨一無二的兩者之間的關係。

尹麗娟的骨瓷、黑泥和紙本作品探索當陌生情緒籠罩於日常生活中的情況。林慧潔的照片與錄像系列《一個女兒給父母的情書》,透過來自想像出來的女兒的信,從而對愛情中的自我、期望、質疑、信念及擔憂作出自省。馬瓊珠的創作靈感源自已故法國電影導演,尚.潘勒維(1902-1989)的作品,藉此暗示晦澀的父親角色和感情的奧秘。羅家南視繪畫經驗為一種持續失去與獲得的循環過程,而這過程正是在關係中常會發生的。何幸兒的版畫《在河之洲》重現了母親還是一個小女孩時的情景。陳樂珩利用數學公式計算出父母首次邂逅的機率。
藝術家介紹

尹麗娟 現任職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為助理教授。於2000年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代表香港參與2014年印度高知Kochi-Muziris雙年展、2016年韓國光州雙年展及2019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作品被全球各地私人及機構收藏,包括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Burger Collection和英國索爾福德大學。

林慧潔 1996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獲藝術學士學位,及後於200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藝術碩士學位。除本地展覧外,亦常於西班牙及意大利參與展覧。 2017年獲西班牙馬略卡費拉尼奇藝術獎第二名(費拉尼奇第三屆視覺藝術大賽) 。作品被香港文化博物館及全球各地私人收藏。

馬瓊珠 2001年畢業於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獲藝術學士學位,及後於2002年畢業於英國列茲大學獲藝術碩士學位。她的作品主要圍繞日常生活與缺乏的日常。曾於2007年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2012年香港當代藝術獎獲青年藝術家獎。作品被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

羅家南 2012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獲學士學位。作品曾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香港Art Central及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作品被香港及亞洲各地私人收藏。

何幸兒 201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獲學士學位。她的靈感源於個人經歷,透過凝聚與重建日常中的外國風情,塑造出她散居於外的身份。曾於香港、台灣及韓國展出。

陳樂珩 2017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獲學士學位。曾於香港及德國展出,作品被烏利.希克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