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敏
緬甸
緬甸:面孔與人物
2023年9月28日至11月4日
凱倫偉伯畫廊
2023年9月28日(星期四) 下午6時至9時
凱倫偉伯畫廊很高興宣布《緬甸:面孔與人物》,一場由三位藝術家共同呈現的展覽,聚焦緬甸當代藝術界中一些最具影響力的聲音。隨著該國持續面臨自2021年2月的軍事政變以來產生的複雜社會政治挑戰,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中展現出了非凡的韌性和承諾。
《面孔與人物》聚焦在三位幫助塑造緬甸當代藝術敘述成今天的模樣的知名藝術家。自1960年代以來,昂敏、登林和明維昂通過他們的藝術開創了高度個人主義的自我表達形式,在國際舞台上樹立了緬甸的藝術聲譽,並一路激勵著下一代的年輕人才。作為重要的本地藝術界領袖,這次展覽重點展示他們藝術中一貫存在的面孔和人物,反映他們的標誌性風格。
在昂敏的作品中最具辨識度的主題之一是「母與子」的人物形象。以一筆勾勒而成,參照了緬甸文字的漩渦和拱形,這個簡約的人物形象既是藝術家對年輕時失去母親的童年創傷的思忖,也是對他的緬甸傳統的擁抱。
登林將當地民間傳說作為他引人注目的《睡前故事》(2017年)系列的焦點。這四件作品最初是作為涉及循環再用的床裝置的一部分,它們關注當地因忠誠和變革性力量而受到讚揚的女性,其中一些甚至被神化為「納」(精靈),這些家庭精靈至今仍受到當地社區的崇拜。這些大型作品也展示了登林著名的單色版畫技術;用手指在平面上繪製的油漆圖案,然後將紡織品印刷出來。
幾十年來明維昂一貫地在他的作品中描繪佛教主題,主要是僧侶和學徒。他國際知名的《朝向修道院》系列呼應僧侶隊伍的柔和形狀和曲線,利用鮮豔的紅色、粉紅色和黃色在簡樸的金色背景上作出強烈的對比。溫和且同樣標誌性的水彩作品亦以柔和的調色板處理相似主題。
隨著緬甸的當代藝術在不確定和逆境面前持續發展演進,昂敏、登林和明維昂繼續教導、引領和激勵著那些年輕人才追隨他們的腳步 。我們很興奮能夠在本地和國際舞台上慶祝這些領先的藝術家,並展示他們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面孔與人物」。
藝術家簡介
昂敏(1946年出生於緬甸),一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和心理學畢業生,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在緬甸開創了當代且常具有實驗性的藝術。昂敏最著名的作品是在重點關注抽象表現主義上混合具象元素,他的創作還包括表演和裝置藝術,常是捕捉個人反思和社會評論的時刻。他於1989年共同創辦的Inya 藝術畫廊至今仍由家族經營,並在仰光十分活躍。
作為國際舞台上最知名的緬甸藝術家之一,昂敏是首批於1998年參加ASEAN藝術獎的緬甸藝術家之一,並於2002年憑藉他標誌性的以一筆勾勒而成的「母與子」畫作獲得「Jurors Choice」獎。他還是開創性展覽「無國家:當代南亞和東南亞藝術」(2013年)美國紐約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和新加坡當代藝術中心(2014年)的關鍵參展者。主要機構收藏包括新加坡美術館、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和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
登林(1966年生於緬甸)最初學習法律,之後才開始熱衷於視覺和表演藝術。他曾多次被歷屆軍政權拘留,他從這些經驗和緬甸豐富的文化中汲取靈感,利用多種不同的藝術形式與觀眾互動,了解緬甸當今面臨的挑戰。登林最廣為人知的是在他在1998年至2004年第一次監禁期間創作的一系列繪畫作品,他使用各種日常物品在白色棉質籠基布上繪畫和印刷。著名的公開表演包括《Mobile Market/ Mobile Gallery》(2005 年)和他從 2013 年開始正在進行的《A Show of Hands》系列。在藝術上,登林深受佛教哲學和緬甸傳統啟發;他的繪畫也受到巴勃羅·畢卡索和文森特·梵谷等歐洲現代主義藝術家的影響。他是最近成立的緬甸當代藝術協會(AMCA)的聯合創始人。
登林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重要機構和私人收藏所珍藏,其中包括香港M+博物館、瑞士日內瓦國際紅十字博物館、新加坡美術館、德國慕尼黑五大洲博物館和緬甸仰光的美國大使館。
明維昂(1946年出生於緬甸)於1970年代末在仰光國立美術學院學習,並於1989年在仰光創立了New Treasure Art畫廊,至今仍是緬甸其中一座最悠久的藝術畫廊。他的藝術作品深受緬甸的文化遺產和宗教啟發,他對佛教僧侶和尼姑日常簡單儀式的描繪永不過時,並獲得了國際認可,包括1998年的加ASEAN藝術獎。明維昂的標誌性繪畫作品被倫敦大英博物館、新加坡美術館、緬甸國家博物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家美術館和日本福岡美術館等收藏,同時也被香港渣打銀行等世界各地的私人和機構所珍藏。
展览緬甸:面孔與人物 日期+时间2023年9月28日至11月4日 地点凱倫偉伯畫廊 开幕酒会2023年9月28日(星期四) 下午6時至9時 |
内容凱倫偉伯畫廊很高興宣布《緬甸:面孔與人物》,一場由三位藝術家共同呈現的展覽,聚焦緬甸當代藝術界中一些最具影響力的聲音。隨著該國持續面臨自2021年2月的軍事政變以來產生的複雜社會政治挑戰,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中展現出了非凡的韌性和承諾。 《面孔與人物》聚焦在三位幫助塑造緬甸當代藝術敘述成今天的模樣的知名藝術家。自1960年代以來,昂敏、登林和明維昂通過他們的藝術開創了高度個人主義的自我表達形式,在國際舞台上樹立了緬甸的藝術聲譽,並一路激勵著下一代的年輕人才。作為重要的本地藝術界領袖,這次展覽重點展示他們藝術中一貫存在的面孔和人物,反映他們的標誌性風格。 在昂敏的作品中最具辨識度的主題之一是「母與子」的人物形象。以一筆勾勒而成,參照了緬甸文字的漩渦和拱形,這個簡約的人物形象既是藝術家對年輕時失去母親的童年創傷的思忖,也是對他的緬甸傳統的擁抱。 登林將當地民間傳說作為他引人注目的《睡前故事》(2017年)系列的焦點。這四件作品最初是作為涉及循環再用的床裝置的一部分,它們關注當地因忠誠和變革性力量而受到讚揚的女性,其中一些甚至被神化為「納」(精靈),這些家庭精靈至今仍受到當地社區的崇拜。這些大型作品也展示了登林著名的單色版畫技術;用手指在平面上繪製的油漆圖案,然後將紡織品印刷出來。 幾十年來明維昂一貫地在他的作品中描繪佛教主題,主要是僧侶和學徒。他國際知名的《朝向修道院》系列呼應僧侶隊伍的柔和形狀和曲線,利用鮮豔的紅色、粉紅色和黃色在簡樸的金色背景上作出強烈的對比。溫和且同樣標誌性的水彩作品亦以柔和的調色板處理相似主題。 隨著緬甸的當代藝術在不確定和逆境面前持續發展演進,昂敏、登林和明維昂繼續教導、引領和激勵著那些年輕人才追隨他們的腳步 。我們很興奮能夠在本地和國際舞台上慶祝這些領先的藝術家,並展示他們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面孔與人物」。 藝術家簡介 昂敏(1946年出生於緬甸),一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和心理學畢業生,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在緬甸開創了當代且常具有實驗性的藝術。昂敏最著名的作品是在重點關注抽象表現主義上混合具象元素,他的創作還包括表演和裝置藝術,常是捕捉個人反思和社會評論的時刻。他於1989年共同創辦的Inya 藝術畫廊至今仍由家族經營,並在仰光十分活躍。 作為國際舞台上最知名的緬甸藝術家之一,昂敏是首批於1998年參加ASEAN藝術獎的緬甸藝術家之一,並於2002年憑藉他標誌性的以一筆勾勒而成的「母與子」畫作獲得「Jurors Choice」獎。他還是開創性展覽「無國家:當代南亞和東南亞藝術」(2013年)美國紐約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和新加坡當代藝術中心(2014年)的關鍵參展者。主要機構收藏包括新加坡美術館、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和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 登林(1966年生於緬甸)最初學習法律,之後才開始熱衷於視覺和表演藝術。他曾多次被歷屆軍政權拘留,他從這些經驗和緬甸豐富的文化中汲取靈感,利用多種不同的藝術形式與觀眾互動,了解緬甸當今面臨的挑戰。登林最廣為人知的是在他在1998年至2004年第一次監禁期間創作的一系列繪畫作品,他使用各種日常物品在白色棉質籠基布上繪畫和印刷。著名的公開表演包括《Mobile Market/ Mobile Gallery》(2005 年)和他從 2013 年開始正在進行的《A Show of Hands》系列。在藝術上,登林深受佛教哲學和緬甸傳統啟發;他的繪畫也受到巴勃羅·畢卡索和文森特·梵谷等歐洲現代主義藝術家的影響。他是最近成立的緬甸當代藝術協會(AMCA)的聯合創始人。 登林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重要機構和私人收藏所珍藏,其中包括香港M+博物館、瑞士日內瓦國際紅十字博物館、新加坡美術館、德國慕尼黑五大洲博物館和緬甸仰光的美國大使館。 明維昂(1946年出生於緬甸)於1970年代末在仰光國立美術學院學習,並於1989年在仰光創立了New Treasure Art畫廊,至今仍是緬甸其中一座最悠久的藝術畫廊。他的藝術作品深受緬甸的文化遺產和宗教啟發,他對佛教僧侶和尼姑日常簡單儀式的描繪永不過時,並獲得了國際認可,包括1998年的加ASEAN藝術獎。明維昂的標誌性繪畫作品被倫敦大英博物館、新加坡美術館、緬甸國家博物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家美術館和日本福岡美術館等收藏,同時也被香港渣打銀行等世界各地的私人和機構所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