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in Weber Gallery

鄧啟耀: 城門水塘的晚上

鄧啟耀: 喬治六世眼下的風景

鄧啟耀: 樹木肖像 #2- 金龜樹

鄧啟耀: 綠島

鄧啟耀: 中山公園 #2

鄧啟耀: 即使風起, 也要試著活下去 ( 《風起了》)

鄧啟耀: 心是那麼重( 《哈爾移動城堡》)

鄧啟耀: 樹木肖像 #3- 龍柏

鄧啟耀: 樹木肖像 #4- 儀花

鄧啟耀: 黃昏下的中山紀念公園

展覽相片: 1

展覽相片: 2

展覽相片: 3

展覽相片: 4

展覽相片: 5

展览详情

展览

風樹不靜

日期+时间

2023年11月25日至2024年1月6日

地点

凱倫偉伯畫廊

开幕酒会

2023年11月25日(星期六) 下午3時至6時

展览图录
内容

凱倫偉伯畫廊很高興地宣布香港水墨畫家鄧啓耀的個人展覽「風樹不靜」,探索了一個地方通過其城市景觀、紀念花園和當地植物的歷史發展。

展覽「風樹不靜」延續鄧啓耀以往的創作方向,從城市景觀、紀念公園、和植物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進程。是次展覽以新的系列「樹木肖像」作為導引,展示藝術家對「紀念」和「地標」的感受和思考。

「樹木肖像」系列創作源起自鄧氏對樹木以及紀念碑的興趣:樹木壽命綿長,聳立在城市中的樹木在世代更替中見證城市發展、社會事件及人民生活,又基於樹木作為生命體的有機成長造就每棵的獨特形態,從外觀與時間性來看有些老樹甚至比某些建築 地標更具地標意義,更具紀念性。這些老樹見證過甚麼?又有哪些事被遺忘了?

鄧啟耀再次以樹木為題,從樹木身處的地理位置及歷史背景了解一個個似要被遺忘的歷史。英殖時期的香港曾經是荒蕪一片的爛頭山,港英政府除了大規模植林之外,還帶來外來的樹種在英式設計的公園裡栽種,為英國人一解鄉愁。香港動植物公園便是其中一例,所以他為園中的儀花創作了《樹木肖像 #4 — 儀花》。2022年,鄧氏到臺灣參與藝術駐留,得悉荷殖時期和日治時期的臺灣,殖民者因著異地懐鄉,將自己國家的樹種帶到臺灣,想像自己回到家一樣。十七世紀荷蘭人將金龜樹帶到臺灣,二十世紀日本人將龍柏帶到臺南栽種,從此這兩個樹種便在臺灣定居下來。

展覽同時展出鄧氏「紀念公園」系列的全新創作,包括《綠島》、《喬治六世眼下的風景》、《黃昏下的中山紀念公園》等。這些公園和樹木背負著不同的歷史,它們置入城市當中讓後人暢遊嬉戲,陪伴著各人的成長。雖則它們的歷史沒有改變,但隨著歲月多了一些意義,成為個人和城市記憶的一部分。

公園和樹木承載著不同的歷史,並已融入城市景觀中,伴隨著後代的成長,供他們享用和遊玩。雖然它們的故事始終不變,但隨著時間的進程,它們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個人和城市記憶的一部分。

藝術家簡介

鄧啟耀(1988年出生於香港)從城市生活當中尋找人與大自然的痕跡,並將其微渺的關係帶到創作。鄧啟耀生於1988年,其創作經常結合不同媒介,例如水墨、錄像、 聲音和跨媒體表演。

鄧氏於2010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榮譽)文學士,2023年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藝術碩士學位。 他曾參展香港大館賽馬會藝坊「墨城」(2021)、臺灣桃園 市立美術館「優墨」(2021)、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尋林覓趣」(2019)、香港藝術中心及比利時 Les Halles de Schaerbee 合辦的「香港味道」(2016)、德國蓋爾森基興美術館的中國八項目「Tradition Today – Ink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2015)。其作品見於德國、蘇黎世、臺灣、深圳和香港的各個藝術館、藝術機構和畫 廊。個人展覽包括:「鄧啟耀個展— De-」(2022年台灣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你在此」(2022年香港安全口畫廊)、「我回來了」(2017年香港安全口畫 廊)、「From 4am To 10pm」(2016 年香港 K11 chi art space)、「無名山水」(2015年台灣高雄藝術博覽會)。

凱倫偉伯畫廊很高興地宣布香港水墨畫家鄧啓耀的個人展覽「風樹不靜」,探索了一個地方通過其城市景觀、紀念花園和當地植物的歷史發展。

展覽「風樹不靜」延續鄧啓耀以往的創作方向,從城市景觀、紀念公園、和植物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進程。是次展覽以新的系列「樹木肖像」作為導引,展示藝術家對「紀念」和「地標」的感受和思考。

「樹木肖像」系列創作源起自鄧氏對樹木以及紀念碑的興趣:樹木壽命綿長,聳立在城市中的樹木在世代更替中見證城市發展、社會事件及人民生活,又基於樹木作為生命體的有機成長造就每棵的獨特形態,從外觀與時間性來看有些老樹甚至比某些建築 地標更具地標意義,更具紀念性。這些老樹見證過甚麼?又有哪些事被遺忘了?

鄧啟耀再次以樹木為題,從樹木身處的地理位置及歷史背景了解一個個似要被遺忘的歷史。英殖時期的香港曾經是荒蕪一片的爛頭山,港英政府除了大規模植林之外,還帶來外來的樹種在英式設計的公園裡栽種,為英國人一解鄉愁。香港動植物公園便是其中一例,所以他為園中的儀花創作了《樹木肖像 #4 — 儀花》。2022年,鄧氏到臺灣參與藝術駐留,得悉荷殖時期和日治時期的臺灣,殖民者因著異地懐鄉,將自己國家的樹種帶到臺灣,想像自己回到家一樣。十七世紀荷蘭人將金龜樹帶到臺灣,二十世紀日本人將龍柏帶到臺南栽種,從此這兩個樹種便在臺灣定居下來。

展覽同時展出鄧氏「紀念公園」系列的全新創作,包括《綠島》、《喬治六世眼下的風景》、《黃昏下的中山紀念公園》等。這些公園和樹木背負著不同的歷史,它們置入城市當中讓後人暢遊嬉戲,陪伴著各人的成長。雖則它們的歷史沒有改變,但隨著歲月多了一些意義,成為個人和城市記憶的一部分。

公園和樹木承載著不同的歷史,並已融入城市景觀中,伴隨著後代的成長,供他們享用和遊玩。雖然它們的故事始終不變,但隨著時間的進程,它們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個人和城市記憶的一部分。

藝術家簡介

鄧啟耀(1988年出生於香港)從城市生活當中尋找人與大自然的痕跡,並將其微渺的關係帶到創作。鄧啟耀生於1988年,其創作經常結合不同媒介,例如水墨、錄像、 聲音和跨媒體表演。

鄧氏於2010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榮譽)文學士,2023年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藝術碩士學位。 他曾參展香港大館賽馬會藝坊「墨城」(2021)、臺灣桃園 市立美術館「優墨」(2021)、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尋林覓趣」(2019)、香港藝術中心及比利時 Les Halles de Schaerbee 合辦的「香港味道」(2016)、德國蓋爾森基興美術館的中國八項目「Tradition Today – Ink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2015)。其作品見於德國、蘇黎世、臺灣、深圳和香港的各個藝術館、藝術機構和畫 廊。個人展覽包括:「鄧啟耀個展— De-」(2022年台灣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你在此」(2022年香港安全口畫廊)、「我回來了」(2017年香港安全口畫 廊)、「From 4am To 10pm」(2016 年香港 K11 chi art space)、「無名山水」(2015年台灣高雄藝術博覽會)。